27比特:首次制备了斐波那契非阿贝尔拓扑态并实现了斐波那契任意子的编织操作

27比特:首次制备了斐波那契非阿贝尔拓扑态并实现了斐波那契任意子的编织操作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邓东灵研究组与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宋超研究组等合作,在超导系统中首次制备了斐波那契非阿贝尔拓扑态并实现了斐波那契任意子的编织操作。

2024-07-02
逻辑比特科技获种子轮投资

逻辑比特科技获种子轮投资

逻辑比特科技近日宣布获得数千万人民币投资。

2024-01-09
68比特:非阿贝尔任意子的数字化量子模拟

68比特:非阿贝尔任意子的数字化量子模拟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宋超、王浩华研究组与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邓东灵研究组等合作,在超导系统中实验实现了非阿贝尔任意子的数字化量子模拟。

2023-05-29
Science:光的量子拓扑态操控

Science:光的量子拓扑态操控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量子光学研究团队和超导量子计算团队合作,将光的量子属性引入拓扑光子学领域,在全新设计的超导量子芯片上首次实现了光的量子拓扑态操控,其所构建的福克态晶格展现了多个重要的拓扑物理模型。

2022-12-02
36比特:超导芯片成功应用于量子对抗机器学习

36比特:超导芯片成功应用于量子对抗机器学习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超导量子计算研究小组与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的理论研究小组合作,在一个包含36个量子比特的倒扣焊超导芯片上首次在实验上演示了量子对抗机器学习。

2022-11-29
Nature:数字量子模拟拓扑时间晶体

Nature:数字量子模拟拓扑时间晶体

《自然》杂志发表了由浙江大学(以下简称浙大)物理学院王震、王浩华研究组与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邓东灵研究组等合作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在超导量子芯片上首次采用全数字化量子模拟方式,实现了“拓扑时间晶体”这种全新的物质状态。

2022-07-22
杭州逻辑比特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杭州逻辑比特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杭州逻辑比特科技公司于2022年6月30日成立,公司致力于实现规模化的实用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2-06-30
36比特:“天目1号”超导量子芯片发布

36比特:“天目1号”超导量子芯片发布

天目1号”芯片面向通用量子计算,采用了较易扩展的近邻连通架构。为执行相对复杂的量子门电路算法,“天目1号”上共集成36个具备更长比特寿命的超导量子比特(退相干时间约50 微秒),实现了高保真度的通用量子门(受控相位门,精度优于98%)。

2021-12-17
20比特:实现多体局域化迁移率边界的量子模拟

20比特:实现多体局域化迁移率边界的量子模拟

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和中科院物理所等多个团队合作研究,设计制备了20个超导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并运用其中19个比特成功地观测到系统从“热化”到“多体局域化”的相变行为与能量相关这一现象。

2020-09-02
10比特:实现超辐射态和亚辐射态的可控切换

10比特:实现超辐射态和亚辐射态的可控切换

浙江大学物理学系和量子信息交叉研究中心王大伟研究员、王浩华教授和中科院物理所郑东宁研究员领导的联合研究团队,首次在超导量子系统中实现了单光子超辐射态和亚辐射态的可控切换,并进一步研究了双光子亚辐射态子空间中的特征行为。

2020-01-07
Science:全局纠缠刷新固态量子系统世界纪录

Science:全局纠缠刷新固态量子系统世界纪录

浙江大学、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自动化所、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等国内单位组成的团队通力合作,开发出具有20个超导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并成功操控其实现全局纠缠,刷新了此前固态量子器件中生成12个纠缠态的量子比特的世界纪录。

2019-08-14
10比特:首次在人工量子系统中利用手征特性制备薛定谔猫态

10比特:首次在人工量子系统中利用手征特性制备薛定谔猫态

浙江大学物理学系和量子信息交叉研究中心王大伟研究员和王浩华教授联合国内外多个相关团队,首次在人工量子系统中合成了反对称自旋交换作用,演示了利用手征自旋态制备量子纠缠的新方法。

2019-01-02
10比特:超导量子处理器模拟量子系统中的多体局域效应

10比特:超导量子处理器模拟量子系统中的多体局域效应

浙江大学物理学系王浩华课题组与中科院物理所范桁、郑东宁研究小组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晓波研究小组等多个团队合作,利用集成有10个比特的超导量子处理器模拟了量子系统中的多体局域效应。

2018-03-08
10比特:实现世界上纠缠数目最多的超导量子比特处理器

10比特:实现世界上纠缠数目最多的超导量子比特处理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朱晓波、潘建伟,浙江大学教授王浩华等合作,自主研发了10比特超导量子比特处理器。

2017-05-04